首页 >四季养生
双重风险下的护理要点
静脉曲张的核心是静脉血液回流不畅,导致下肢淤血、肿胀;糖尿病则会损伤周围血管(导致动脉硬化、供血不足)和神经(感觉减退)。两者结合,会形成“恶性循环”:
– 皮肤更脆弱:糖尿病导致皮肤营养差、弹性下降,而静脉曲张的淤血会让皮肤缺氧、代谢废物堆积,轻微摩擦就可能破损;
– 伤口难愈合:糖尿病患者血糖高,会抑制免疫功能、延缓伤口修复,加上静脉曲张的淤血环境,破损后极易形成溃疡,且数月甚至数年不愈合;
– 感染风险高:溃疡一旦合并感染,可能迅速扩散为蜂窝织炎,甚至引发败血症,而神经病变会让患者对疼痛不敏感,往往发现时已很严重。

日常护理:从“控糖”到“护腿”,步步为营
1. 严格控糖是基础:血糖稳,风险减一半
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直接影响下肢健康,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7mmol/L以下,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mmol/L。
– 按医嘱规律用药(胰岛素或降糖药),避免擅自停药;
– 饮食坚持“低GI、少盐少糖”,控制主食量,增加蔬菜、优质蛋白(如鸡蛋、鱼肉),避免高糖水果和甜点;
– 每周监测3-4次空腹及餐后血糖,及时调整方案。
2. 改善静脉回流:减少淤血,减轻负担
针对静脉曲张,需通过护理降低静脉压力,避免淤血加重:
– 穿医用弹力袜:选择二级压力的医用弹力袜(比普通患者更注重贴合度),每天早上起床后穿上,睡前脱下。穿前检查腿部是否有破损,穿时避免卷边摩擦皮肤;若出现腿部肿胀加剧、皮肤发白,及时调整或停用。
– 避免久站久坐:每30分钟活动一次,踮脚尖、勾脚踝(每组10次),促进小腿肌肉收缩,帮助血液回流;久坐时将腿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(脚下垫枕头),每天2-3次,每次15分钟。
– 温和运动:选择散步、游泳等低强度运动(避免快走、爬山),每次20分钟,以不感到腿部疲劳为宜,运动后及时休息,观察腿部是否有肿胀或不适。
3. 皮肤护理:严防破损,细节决定成败
糖尿病合并静脉曲张的患者,皮肤护理的核心是“预防破损+早期发现异常”:
– 每天检查双腿:重点看脚踝、小腿下段(静脉曲张高发区),观察是否有红肿、水泡、鸡眼、老茧或轻微破损,尤其注意脚趾缝(易藏污纳垢)。若视力不佳,可借助镜子或让家人帮忙。
– 温和清洁,避免刺激:用37℃左右的温水洗脚(水温过高可能烫伤,因神经病变感知不敏感),避免用肥皂等刺激性清洁剂;洗脚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拍干(不要摩擦),尤其擦干脚趾缝。
– 保湿防干裂:选择无刺激性的医用保湿乳(不含酒精、香料),每天涂抹小腿和足部(避开破损处),保持皮肤滋润,减少干裂风险。
– 避免损伤诱因:不赤足行走(防划伤),穿宽松、柔软的棉袜和圆头软底鞋(鞋头预留1厘米空间,避免挤压脚趾);修剪趾甲时用平口剪,避免剪伤甲沟;不要自行处理鸡眼或老茧(可能引发感染),需由医生处理。
4. 出现异常,立即就医:别等小问题变大麻烦
若出现以下情况,必须24小时内就诊,避免延误治疗:
– 腿部皮肤破损(即使是小伤口),尤其是伴随渗液、红肿;
– 局部皮肤温度升高、疼痛(可能提示感染);
– 出现黑色坏死组织或溃疡(哪怕很小);
– 下肢突然肿胀、颜色变紫,伴剧烈疼痛(可能提示静脉血栓)。
静脉曲张
治疗配合:该出手时就出手
对糖尿病合并静脉曲张的患者,单纯护理往往不够,需在医生评估后及时干预:
– 若静脉曲张明显(有团块状血管凸起),建议尽早做微创治疗(如激光、射频消融),减少淤血对皮肤的持续损伤;
– 若已出现溃疡,需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,通过清创、换药、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促进愈合,必要时结合手术处理静脉曲张,为溃疡愈合创造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