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中医养生

出伏养生指南:一不洗二要防三多吃,安稳换季有妙招


        朋友们,这两天是不是感觉早晚的风突然变温柔了?早上起床时,窗外的风不再是黏糊糊的热浪,倒像是有人偷偷关掉了空调外机 —— 没错,8 月 19 日就要正式出伏啦!作为在厨房里摸爬滚打十年的养生吃货,我太爱这个时节了,就像老天爷终于给蒸笼揭开了盖子,是时候给身体来个 “换季保养” 了。

一不洗:这个时间点别急着冲凉

        上周邻居老王就吃了亏,晚上打完羽毛球,回家立刻冲了个透心凉的冷水澡,结果第二天直接感冒发烧。出伏后最忌讳的就是晚上 9 点后洗冷水澡,这时候毛孔还没从白天的散热模式切换过来,冷水一激,寒气嗖嗖就往里钻。

 

        爷爷有个特别形象的比喻:“夏天的身体像烧红的铁锅,突然浇冷水会炸锅的。” 建议改成温水短时淋浴,要是实在热得睡不着,用藿香正气水兑温水擦擦后背,比吃冰棍还解暑呢!温水既能清洁皮肤,又不会刺激毛孔收缩,让身体慢慢适应温度变化。

二要防:温差和秋燥的 “组合拳”

1. 防温差刺客

        现在商场地铁还在开足冷气,昨天我穿着短裤去超市,在生鲜区冻得直搓腿,结果出门又被太阳晒得冒油。建议随身带件亚麻衬衫,比防晒衣透气,叠起来还没手机厚,冷了穿上保暖,热了脱下也方便收纳。早上送孩子上学的宝妈们更要注意,校门口那些树荫底下,小风一吹可比空调房还凉,给孩子带件薄外套准没错。

2. 防 “秋燥” 偷袭

        上周炖银耳羹时突然想到,这时候的干燥是带着 “欺骗性” 的 —— 不像冬天干燥得明显,而是悄悄让你喉咙发痒、皮肤起屑。每天吃几颗鲜枣比抹润肤霜管用,枣肉里的黏液蛋白能形成天然保护膜,从内而外滋养身体。我家阳台种的那盆芦荟最近派上大用场,掰片叶子敷脸,天然无刺激,比面膜还水润,轻松应对秋燥引起的皮肤干燥。

三多吃:舌尖上的 “换季指南”

1. 莲藕:秋日里的 “天然水管工”

        菜场的藕摊最近总是围满人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上周我用排骨炖藕,高压锅噗噗冒香气的时候,整个楼道都是甜的。莲藕那些拉丝的黏液,其实是珍贵的膳食纤维和黏液蛋白,能像小刷子一样清理肠道。教你们个绝招:挑藕要选第三节的,脆甜度刚刚好,孔洞里带点泥土的更新鲜,吃起来口感更清甜。无论是凉拌还是炖汤,都是秋日里的绝佳选择。

2. 南瓜:肠胃的 “金色暖宝宝”

        邻居家奶奶教我做的南瓜小米粥,出伏后每周喝三次。金灿灿的南瓜瓤用勺子一压就化,贝贝南瓜连皮蒸着吃更香甜,有种板栗的糯感。昨天发现个新吃法:南瓜蒸熟碾成泥,拌上酸奶放冰箱,比冰淇淋还绵密,我家闺女连吃两碗都不腻。南瓜性温,能养护脾胃,给肠胃带来暖暖的呵护,特别适合出伏后调理身体。

3. 梨子:秋天的 “天然润喉糖”

        现在砀山梨正当季,咬下去汁水能顺着下巴流。咳嗽时试试川贝炖梨,别放冰糖改加一小撮盐,咸味能把梨的润肺效果 “引” 出来,让滋润效果更显著。上次感冒,我妈把梨挖空塞进百合和枸杞,蒸出来的汤汁像琥珀似的,喝完喉咙像做了 SPA,舒服又滋润。梨子能清热生津,是对抗秋燥的天然好物。

        出伏时节,气温变化大,身体需要慢慢适应。记住 “一不洗二要防三多吃”,跟着时节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,就能舒舒服服地迎接金秋啦!

 

/ 下一篇文章: /

出伏养生三宝:老姜、花生、莲藕,接住秋日第一份滋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