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中医养生

三伏天,这碗鸡汤比空调还 “解暑”


最近这天气,出门走两步就跟蒸桑拿似的,衣服黏在后背上揭都揭不下来。老话说 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,这会儿正是需要咱们在吃食上多花心思的时候。我家隔壁张婶上周拎着两只活鸡从菜市场回来,满头大汗还乐呵呵地说:“这时候不给家里老小炖点鸡汤,那才是不会过日子呢!”

一、三伏天里的一碗鸡汤,藏着老祖宗的智慧

您可别觉得大热天喝热汤是遭罪,我奶奶那辈人早就摸出门道来了。三伏天人体毛孔张开,这时候喝碗温补的鸡汤,反而比冰镇饮料更能帮身体排汗散热。这就像给身体装了个天然空调,从里到外都舒坦。

在南方,“起伏吃只鸡,一年好身体” 的谚语广为流传。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,三伏天烈日炎炎、湿热交加,人体脾胃功能极易受损。而鸡肉性温,能够滋养身体,便成了头伏养生的绝佳选择。
现代营养学也为这一传统提供了科学依据。鸡肉富含优质蛋白质,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契合,易于吸收利用。在高温天气下,人们食欲减退,鸡肉恰好能为身体补充能量。而且相较于部分红肉,鸡肉脂肪含量较低,多为不饱和脂肪酸,不会给肠胃增添过多负担,还含有 B 族维生素、铁、锌等多种营养成分,维持着身体的正常代谢。

长沙市中医医院医生指出,三伏天人体常呈现 “外热内寒” 的状态,体表酷热,但脾胃可能因贪凉或暑湿而虚弱。此时,用性温的鸡肉搭配生姜、红枣等食材慢炖成热汤,正是 “以热制热” 的养生精髓。热汤入胃后,暖意随血液循环扩散,使人微微发汗,在带走体表热量的同时,排出体内湿气,让身体恢复平衡,与 “冬病夏治” 的理念不谋而合。
记得小时候放暑假回乡下,外婆总在灶台上煨着个黑陶罐。揭开盖子那瞬间,金黄的油珠在汤面上打转,混着枸杞的甜香和香菇的鲜味往鼻子里钻。我们几个孩子趴在灶台边咽口水,外婆就笑着敲我们脑袋:“急什么?好汤要慢慢等。”

二、选鸡有讲究,炖汤有门道

现在超市里光鸡的品种就能看花眼,其实家常炖汤认准三黄鸡就行。三黄鸡羽毛黄、爪子黄、喙部黄,是优质土鸡品种。其生长周期短,从破壳到出栏只需 100 天左右,肉质鲜嫩。市面上的三黄鸡有散养和圈养之分,散养的活动量大,肉感紧实;圈养的活动量少,肉质软嫩,价格也更亲民。
挑鸡要掌握 “一看二摸三闻”。看外观,新鲜的三黄鸡羽毛紧密、有光泽,拔毛处毛孔细小紧密,鸡皮光滑有弹性,颜色均匀,无淤血、斑点,肌肉纹理紧实;闻气味,只有淡淡的血腥味,无其他异味;用手摸,鸡肉有弹性,按压后能迅速恢复原状,表面干爽不黏手。还有些行家挑鸡,会拎着鸡翅膀对着光照,查看皮下脂肪分布,或者看看鸡眼睛,明亮有神的更新鲜。
炖汤最怕油腻,教您个小窍门:焯水后把鸡脖子、鸡爪这些胶质多的部位留着,鸡屁股和多余脂肪坚决去掉。我邻居李叔有回非说脂肪才是精华,结果炖出来的汤飘着厚厚油花,他家小孙子喝两口就腻得直撇嘴。另外,焯水后要用温水冲洗鸡肉,避免遇冷肉质变柴;盐要最后放,早放盐肉容易发硬;关火前撒把枸杞,焖十分钟,汤色会更好看。要是时间紧,用电压力锅也行,但传统砂锅小火慢煨出来的汤,总多了份浓浓的烟火气。就像我老妈说的:“快火炒菜慢火汤,过日子不也是这个理?”

三、百变搭配的夏日鸡汤谱

经典款:菌菇鸡汤

干香菇提前用温水泡发,那股子山野香气能勾得楼下邻居来敲门。加几片老姜,小火慢炖两小时,汤色清亮得像琥珀。上个月王阿姨感冒,我送过去半锅,第二天她就嚷嚷着要学做法。香菇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,与鸡肉搭配,营养翻倍,还能增添独特风味。

清新款:冬瓜薏米鸡汤

冬瓜切大块,和炒过的薏米一起下锅。冬瓜利水消肿,薏米健脾祛湿,这组合特别适合闷热没胃口的午后,汤水清甜,喝完整个人都轻快。上周办公室小张试做后惊喜地说:“原来养生汤也能这么好喝!” 炒过的薏米香气更浓郁,和冬瓜的清爽相得益彰,为鸡汤注入别样清新。

创意款:椰子竹荪鸡汤

年轻朋友可能更爱这个。新鲜椰青取水,椰肉切条,和竹荪炖出奶白色的汤,带着热带风情的甜香。闺蜜第一次喝惊为天人:“这哪是汤,明明是液体版的度假心情!” 椰子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,竹荪口感脆嫩,让鸡汤层次更丰富,仿佛把海岛风情端上了餐桌。

四、厨房里的温情时刻

炖汤最动人的从来不只是味道。现在还记得父亲节那天,表妹在厨房手忙脚乱给姑父炖鸡汤。手机架在调料罐边循环播放教程,她盯着火候的认真劲儿,比当年高考复习还专注。结果汤有点咸,姑父却喝得一滴不剩。

 

三伏天的鸡汤啊,炖的是食材,暖的是人心。昨天看见小区门口修车铺的老刘,端着保温桶给送货回来的儿子送汤。小伙子仰脖子喝汤时,老刘眼角的皱纹里都漾着笑。这场景比什么山珍海味都馋人。
在这酷热难耐的三伏天,不妨走进厨房,为家人炖上一锅鸡汤。让那袅袅升腾的热气,带着满满的爱意与关怀,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。
/ 下一篇文章: /

三伏天巧用食材,轻松把湿气 “扫地出门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