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中医养生

三伏天巧用食材,轻松把湿气 “扫地出门”


最近这天气啊,出门走两步就跟蒸桑拿似的,衣服黏在后背上,整个人都蔫儿了吧唧的。老话说 “头伏饺子二伏面”,可光吃面食哪够啊!这闷热潮湿的天气,身体里的湿气就跟攒钱似的,越攒越多,最后整个人都沉甸甸的。今天就跟大伙儿聊聊,怎么用三样家常食材,把湿气赶跑,舒舒服服过夏天!

冬瓜:夏天的大号 “除湿器”

要说夏天最讨喜的蔬菜,冬瓜绝对能排前三!这货长得憨厚,切开里头雪白雪白的,看着就清凉。冬瓜简直就是大自然给咱们配的天然除湿器,水分足不说,还能利尿消肿,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悄悄带走。

从中医角度讲,冬瓜性凉味甘,含水量高达 96%-97%,堪称 “天然补水剂”,还可清热生津、解暑除烦,尤其适合高温多湿的夏秋季节。同时,冬瓜的钾含量(57-130mg/100g)显著高于钠,能促进水分代谢,改善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症状。
我家最爱做的就是冬瓜蛤蜊汤,做法特简单:冬瓜切厚片,蛤蜊吐沙洗净,锅里放点姜片爆香,加水煮开下冬瓜,等冬瓜煮到半透明时放蛤蜊,蛤蜊一张嘴就关火。这汤鲜得能让人把舌头吞下去,关键是喝完特别舒服,不会像肉汤那样腻得慌。要是家里有老人小孩,把冬瓜煮得再软烂些,用勺子一压就化成蓉,连汤带瓜吸溜着吃,那叫一个美!冬瓜还能和红豆搭配,煮成冬瓜红豆汤,祛湿效果更上一层楼。

薏米:低调的 “祛湿高手”

薏米这东西吧,长得其貌不扬,跟碎石子似的,但人家可是《本草纲目》里都点名表扬过的祛湿好手。薏米最厉害的本事就是能一边健脾一边利湿,相当于给身体装了个双向调节阀。

薏米味甘、淡,性凉,归脾、胃、肺经。从中医脏腑理论来说,薏米可以作用于脾胃,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,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。当人体湿气较重时,脾胃往往会受到影响,出现运化失常的情况,如胃脘胀满、大便溏泄等,薏米能够改善这种状况,使水湿从小便排出体外。
我最喜欢用它做薏米红豆粥,提前把薏米和红豆泡两小时,扔电饭煲里加水按煮粥键就行。煮好的粥红彤彤的,薏米咬起来有点弹牙,带着股淡淡的谷物香。要是嫌味道太寡淡,可以加点冰糖或者蜂蜜,夏天放凉了吃特别解暑。办公室的刘姐跟我说,她连续喝了两周薏米水,早上起来脸都没那么浮肿了,裤子腰围都松了一指呢!除了煮粥,薏米还能磨成粉,做成薏米糕,当作日常小零食,美味又养生。

生姜:热辣辣的 “湿气克星”

您可别觉得生姜只能冬天吃,夏天才是它大显身手的时候!生姜就像个小火把,能把身体里的寒湿烤得干干净净。而且它特别百搭,做菜泡茶样样行。
生姜性温热,具有辛散温通的特性,这种特性使得生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让身体产生温热感,有助于驱散体内的寒湿之邪。当人体受到寒湿侵袭时,适当食用生姜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温暖,改善因寒湿导致的不适症状。生姜还能促进汗液排出,通过汗液带走一部分湿气,同时,它还能增强脾胃功能,脾胃功能增强后,运化水湿的能力也会提高,从而减少湿气在体内的积聚。
我家夏天必备的姜枣茶,做法特别简单:生姜切细丝(怕辣的可以切片),和红枣一起加水煮 15 分钟,最后加点红糖。这茶喝着微微发汗,但又不是那种燥热的感觉,就像给身体做了个深层清洁。我邻居王阿姨有次下雨天忘带伞,回家就煮了这个喝,第二天居然没感冒,现在她见人就安利这个方子。日常炒菜时,多放点姜丝,既能调味,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帮身体祛湿。

小贴士:祛湿也要讲方法

祛湿不能贪快,那些号称 “三天祛湿” 的偏方可别轻信,身体需要慢慢调理。吃这些食材要坚持才有效果,可以变着花样做,今天煮汤明天熬粥。比如周一喝冬瓜蛤蜊汤,周二煮薏米红豆粥,周三来杯姜枣茶。同时,生活中也要注意环境的干燥,多开窗通风,适当运动,让身体的湿气无处遁形,这样才能在炎炎夏日里,保持清爽舒适的状态,活力满满地度过每一天。
/ 下一篇文章: /

湿毒最重的一个月,别错过这不起眼的果子,抓紧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