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中医养生

伏天祛湿有妙招:3 碗家常汤品,轻松排湿,安稳度苦夏


        老话说 “伏天不祛湿,一年受苦”,三伏天湿热交蒸,湿气若在体内扎根,到了秋冬,老寒腿、腰酸胀等问题便容易找上门。其实不用愁,厨房里常见的豆子、瓜果,都是老祖宗留下的 “祛湿法宝”。三伏天常喝这 3 碗汤,帮身体悄悄排走湿气,舒舒坦坦度过闷热苦夏。

一、赤小豆冬瓜汤:清润排湿的 “夏日凉汤”

        赤小豆是祛湿消肿的 “行家”,搭配清热解暑的绿豆、补养肾气的黑豆,再加上利水祛湿的冬瓜,几样食材同煮,清清爽爽不油腻,特别适合伏天感觉身子发沉、腿脚发胀、小便不畅时喝。

        做法:1. 赤小豆、绿豆、黑豆淘洗干净,提前用清水浸泡 2 小时(浸泡后更易煮软,还能省火)。2. 冬瓜洗净去皮去瓤,切成大小适中的块(不用太小,煮后会变软)。3. 泡好的豆子连水倒入锅中,再加足量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40 分钟,直到豆子开花变软。4. 放入冬瓜块,继续小火煮 15-20 分钟,煮至冬瓜透明软糯。5. 最后加几颗冰糖搅匀化开,关火晾至温热即可。喝汤、吃瓜、吃豆,一口下去满是清甜,像闷热午后吹来一阵凉风,湿气仿佛也跟着消散了。

二、红豆薏米汤:健脾祛湿的 “温和良方”

        薏米能祛湿,但性子微寒,提前用无油的锅小火炒至微黄出香,既能保留祛湿功效,又能减少对脾胃的刺激。搭配健脾利水的红豆,再加入健脾固肾的芡实、莲子,以及清心润燥的百合、解暑的绿豆,一碗汤喝下去,像给困倦的脾胃做了次 “干燥护理”,对付伏天常见的食欲差、大便黏腻特别对症。

        做法:1. 薏米小火干炒至微黄出香;红豆、绿豆、莲子、芡实淘洗干净,与炒好的薏米一起提前浸泡 2 小时;干百合洗净(用鲜百合更佳,最后放)。2. 泡好的食材(除百合)连水入锅,加足量清水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 50 分钟至 1 小时,煮到红豆开花、莲子软糯。3. 加入百合片,再煮 10-15 分钟,喜欢甜口可加冰糖或黄糖调味。晾温后饮用,健脾又祛湿,还能缓解伏天的燥热感。

三、红枣银耳秋梨汤:祛湿润燥的 “温柔伴侣”

        伏天不仅湿气重,出汗多还容易耗气伤津,导致 “湿未除、燥又来”。这碗汤里,银耳富含胶质,能润燥润肺;秋梨清甜生津,化解体内郁热;红枣、枸杞温补气血,在祛湿的同时,还能给身体补足津液,温和不刺激。

 

        做法:1. 银耳用凉水泡发 1 小时以上,泡软后去掉根部黄色硬蒂,撕成小朵;红枣洗净去核;秋梨洗净去皮去核,切滚刀块;枸杞洗净。2. 把银耳、红枣、秋梨块放进锅里,加足量清水(想喝汤多加水,想浓稠少加水)。3.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-1.5 小时,重点在于 “慢炖”,直到银耳煮出胶质,汤水变得稠滑。4. 出锅前 10 分钟加入枸杞和冰糖,搅匀至冰糖融化。热吃暖身,凉吃清爽,既能辅助祛湿,又能缓解伏天的口干、嗓子干,滋润又养人。

        伏天祛湿不用急,这 3 碗家常汤品,食材常见、做法简单,每天喝一碗,就是把体内湿浊慢慢化开、排走的过程。坚持到秋风起时,你会发现身体变得轻快,筋骨也舒展了 —— 顺顺利利度过苦夏,就是给一整年的安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/ 下一篇文章: /

大暑解湿困!4 样家常食材,给脾胃 “松绑” 更轻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