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中医养生
今日六月廿七,明日大暑,记得:”廿七宜清心”,推荐4道菜
七月的夏天,总是带着一股黏糊糊的热意,让人由心到脚底板都发潮气。今日正是农历六月廿七,已入伏的次日,转眼就是大暑。和往年不同,今年润六月,仿佛老天爷偷偷给人间加了半个月的热辣考验。
大暑在前,入伏已至,从气象到人心,一切都绷得紧紧的。可偏巧中国人讲究在最热的时候清心养身,饮食上力求简单自在,日子反倒更有滋味。一锅一灶,一饭一蔬,就是盛夏里最妥帖的安慰。廿七宜清心,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古人留下的“避暑良方”——清心,是在躁热里找一份安定和宽慰,是和家人围坐一桌慢慢吃饭,是用四道家常菜,让夏天温柔下来。
今年润六月,属实少见。老人常说,润月是天公眷顾,好运加倍。可这份天惠,也让暑气格外持久,节令习俗更添几分厚重和仪式感。农历六月廿七,赶在大暑关口,民间自古便有“清心静气,莫动肝火”的传说。这天,菜市场的长辈们常常相互提醒:“吃清淡点,多喝汤,早些休息,别和谁别扭。”这些动听的话里,蕴藏着很多不起眼但温柔的生活细节。
廿七这天,还有个有趣的说法叫“廿七宜清心”。据说源于明代,每年大暑来临前,总有人因天热焦躁、进退失据,反倒闹出不少误会和矛盾。老老少少便有了约定:这一天少说重话、多让一步,食物和心情都要清淡一点,就能安稳度过这一年里最热的日子。也有人传言,廿七这天要适当早起,为的是“赶伏头凉气”,留一份清明给自己。
明宋诗句早有记载:“大暑气如火,烧遍树与田。唯有清心处,得纳凉风前。”短短几句把此时节的气候和人生态度都点得明明白白。你看那老屋檐下,藤蔓爬墙,蝉声不绝,生活就该如此,热闹中自有一缕清风。一年一润月,一岁一廿七,都是给辛苦奔波的我们,一次把日子过得更松弛的机会。
四道菜,吃出清心与烟火气
夏日大菜最怕的是厚重油腻,今日推荐四道适合廿七大暑之交的小菜,每道都有来头,都贴心顺口。好吃不难做,承载了老传统的温度。
一、凉拌苦瓜
苦瓜是盛夏餐桌上的“降火明星”。它“凉而不冷”,苦里透着回甘,像是炎夏烦闷中的一缕风。家常做法更是省心:苦瓜刮瓤切薄片,撒点盐腌五分钟,凉开水冲过,拌入蒜泥、生抽、麻油,一碗下肚,苦尽凉生。苦瓜的“苦”,民间有避邪之意,吃完觉得清清爽爽。
二、蒸茄子
茄子素来有“六月茄,赛羊肉”的美誉。廿七吃蒸茄子,讲的就是一个“润”字。紫皮茄子洗净,掰成粗条,蒸熟后拌蒜泥、酱油、香醋,再撒点香葱,入口软滑。小孩子怕苦味,妈妈就多撒点蒜泥,香气盖过茄味。蒸菜少油,搭配主食下饭舒坦。老家习惯用茄子沾面糊油煎,也很香,但入伏这一天,素蒸最贴心。
三、冬瓜排骨汤
大暑当口,汤水是家里的守护神。冬瓜排骨汤最常见却最不能缺。冬瓜洗净切大块,连皮下锅煮,丢进排骨或鸡骨同炖,等瓜肉透明、汤色奶白,出锅撒点葱花盐。汤清味淡,喝上一碗,只觉困意被夏天带走,“三伏虽热,一瓢清汤镇山河”。
四、绿豆百合粥
入伏头天,绿豆粥是餐桌上的常客,百合添香添色。用淘好绿豆熬粥,起锅前撒一把干百合,清甜中带点细腻柔香,碗底是家的味道。小时候夏天贪玩嗓子哑,奶奶就用绿豆百合粥哄我安静。入伏喝粥,老人说是“养心养眼”,也是用粥水的温柔给人心降温。
(家常做法:绿豆提前一晚泡软,百合清洗干净,锅中加适量清水和大米,文火慢炖四五十分钟,出锅前下百合,略煮即成。粥水浓而不稠,喝起来软糯清香。)
盛夏的天,说变就变,但家中的烟火气和亲情总有不变的温柔韧劲。六月廿七,这难得的润六月里,正好检点一下心情,用清粥淡菜安稳自己,也用宽厚的胸怀温暖家人。老祖宗的禁忌和习俗,不是给我们加束缚,而是提醒大家顺着四季活,别为小事烦恼,也别让冷气冲散了人间烟火。
日头再大,也有竹阴可以乘凉。日子再苦,但心里装着清风,就已足够安稳。用一顿饭的时间,和家人慢慢聊、慢慢吃,把炎热的日子过出甜淡自如来。这就是中国人的处世态度,也是我们的老传统里最柔软的那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