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养生照做!吃 3 样忌 2 事,全家安康少生病
2025-09-01 12:05:02
“处暑暑气消,养生要趁早”,处暑过后早晚温差拉大,暑气渐退但 “秋燥” 悄然滋生。老辈人讲究这时候要 “顺时忌口、应景吃鲜”,才能为家人祈福安康。今天就分享老传统里的 “吃 3 样,忌 2 事”——3 样应景菜分别是莲子百合猪心汤、仔姜鸭、酸辣藕丁,暖身养心又开胃;2 事则是处暑养生的避坑指南,照着做秋天少生病。
猪心在传统养生中寓意 “养心”,搭配莲子的温润、百合的清润,炖出的汤清甜不腻,喝一口润心又安神。中老年人处暑后容易失眠多梦,这汤能帮着宁心,喝完晚上睡得香;年轻人熬夜后心慌气短,喝碗汤补补心,第二天上班有精神;孩子秋天心火旺爱哭闹,汤里的百合润肺不燥,脾气都变顺了。

食材:猪心 1 个、干莲子 30 克、干百合 20 克、红枣 5 颗、姜片 3 片、料酒 2 勺、盐少许。
做法:猪心剪开血管挤净血块,泡 20 分钟去血水(中途换水),切薄片加 1 勺料酒腌 10 分钟;干莲子去芯、百合泡 10 分钟,红枣洗净去核;锅中烧开水,放猪心、1 勺料酒、2 片姜片,煮开撇浮沫煮 1 分钟,捞出用温水冲净;砂锅中放足量开水,加猪心、莲子、百合、红枣、姜片,大火烧开转小火炖 40 分钟;加盐调味,关火前撒葱花,焖 5 分钟更香浓。莲子百合的清甜融在汤里,润心不腻。
处暑吃鸭寓意 “压秋燥”,仔姜的鲜辣带着姜香,和鸭肉炖在一起暖而不燥,吃着浑身通透。年轻人处暑后总觉得乏力,这道菜暖身补能量,吃完干活有劲儿;家里长辈怕秋凉,鸭肉炖得软烂,仔姜驱寒,吃着暖到脚底板;孩子不爱吃姜,仔姜炖软后辣味变浅,混着肉香往往能主动吃。

食材:鸭肉 500 克、仔姜 200 克、青椒 1 个、生抽 2 勺、料酒 1 勺、冰糖 3 颗、姜片 3 片、食用油适量。
做法:鸭肉剁块泡 15 分钟去血水,焯水撇浮沫后用温水冲净;仔姜切片(选带红芽嫩仔姜),青椒切块;锅中倒油,放冰糖炒出浅黄糖色,倒鸭肉翻炒裹色;加姜片、仔姜爆香,放 2 勺生抽,倒开水没过鸭肉,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炖 30 分钟;放青椒块炖 5 分钟,开大火收汁。青椒保持脆感,和软嫩鸭肉搭配,口感丰富。
莲藕是处暑 “润燥宝”,切成丁炒成酸辣口,脆嫩开胃还解腻,老传统说 “处暑吃藕,福气满屋”。中老年人秋天没胃口,这道菜酸辣开胃,配米饭能多吃半碗;孩子不爱吃蔬菜,藕丁脆嫩不涩,混着酸辣味主动夹着吃;年轻人减脂怕胖,莲藕低脂高纤维,吃着解馋不发胖。

食材:莲藕 1 节、小米辣 2 根、蒜 3 瓣、香醋 1 勺、生抽 1 勺、盐少许、食用油适量。
做法:莲藕去皮切 1 厘米见方丁,泡在加醋的清水中防氧化;小米辣切圈,蒜切末,碗中调 1 勺生抽、1 勺香醋、少许盐成料汁;锅中倒油,放蒜末、小米辣爆香,倒藕丁大火炒 2 分钟;淋料汁翻炒 1 分钟,可淋香油增香。酸辣脆嫩,开胃又润燥。
处暑后 “阳消阴长”,脾胃对寒凉愈发敏感,冰奶茶、凉拌菜吃多了容易腹痛腹泻。老人孩子消化功能较弱,更要注意少碰生冷,日常喝温水、吃热饭,才能养护脾胃,暖身又护肠。
秋燥本就容易让人上火,过量吃辣椒、花椒等辛辣食物,会加重津液耗损,导致口干舌燥、嗓子疼。调味建议以 “微辣提鲜” 为宜,像仔姜鸭、酸辣藕丁这样少量用辣,既能暖身,又不会引发燥性。
处暑的老传统藏着对家人的牵挂,3 样应景菜暖身养心、开胃润燥,2 件忌讳事避坑防病。莲子百合汤润心,仔姜鸭暖身,酸辣藕丁开胃,做法简单家常,老人孩子都能吃,照着做全家安康少烦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