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养生保健
黄酒:低度佳酿藏营养,适度饮用益身心
作为与啤酒、葡萄酒并称的中国传统三大酒之一,黄酒总以 “温吞” 的姿态存在于餐桌之上 —— 琥珀色的酒液、10% 左右的低酒精浓度,没有白酒的浓烈,也无葡萄酒的张扬,却凭借粮食发酵带来的丰富营养,成为不少人心中 “实在的老朋友”。在现代营养学与医学研究中,这种以糯米、小麦、酒曲为原料酿造的传统佳酿,正逐渐显露出 “温和不伤身,适度添益处” 的独特价值。
黄酒的 “实在”,首先体现在原料与酿造工艺赋予的营养基底。不同于蒸馏酒多以单一谷物为原料,黄酒采用糯米为主料,搭配小麦制成的酒曲发酵,整个过程无需蒸馏,最大程度保留了粮食中的天然营养成分。糯米本身富含碳水化合物、B 族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,在酒曲微生物的作用下,这些营养物质会转化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成分 —— 比如淀粉分解为葡萄糖、麦芽糖,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,其中包含人体必需的 8 种氨基酸,且赖氨酸、蛋氨酸等含量远高于啤酒与葡萄酒。此外,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功能性低聚糖,这种成分无法被人体上消化道消化吸收,却能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,为肠道健康搭建 “保护屏障”。从营养构成来看,黄酒更像是 “含酒精的营养饮品”,而非单纯的酒类。

10% 左右的低酒精浓度,是黄酒区别于其他酒类的关键优势,也是其 “温和不伤身” 的核心原因。相较于白酒(酒精度常达 40% 以上)、高度葡萄酒(酒精度 15% 以上),黄酒的酒精含量更接近人体可承受的 “舒适阈值”—— 适度饮用时,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较小,不会像高度酒那样快速引发胃部不适;同时,低酒精浓度也降低了肝脏代谢负担,减少了酒精性肝病的风险。临床研究显示,每日饮用 50-100 毫升黄酒(约一两到二两)的人群,其肝脏酶学指标(如谷丙转氨酶)异常率,远低于饮用等量高度酒的人群。对中老年人而言,这样的低度数既能满足饮酒需求,又无需过度担心酒精对身体的伤害,尤其适合在秋冬季节温饮,搭配菜肴食用。
适度饮用黄酒的益处,在营养学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印证。首先,黄酒中的 B 族维生素(尤其是维生素 B2、B12)含量丰富,这些成分参与人体能量代谢,能帮助缓解疲劳、改善精神状态,对经常感到乏力的中老年人尤为友好。其次,黄酒含有的多酚类物质与谷胱甘肽,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,能清除体内自由基,延缓细胞衰老,这也是不少长期适量饮用黄酒的人,皮肤状态与精神面貌更显年轻的原因之一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黄酒在传统饮食中常被用作 “药引” 或烹饪调料 —— 温饮黄酒能促进血液循环,帮助驱散体内寒气,尤其适合手脚冰凉的人群;用于炖煮肉类时,不仅能去腥增香,其含有的氨基酸还能与肉类蛋白质结合,提升菜肴的营养价值与口感。

不过,“适度” 始终是饮用黄酒的核心前提。若过量饮用,即便酒精度低,累积的酒精仍会对肝脏、神经系统造成损害;而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黄酒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,避免引发血糖波动;痛风患者则需警惕黄酒中的嘌呤成分,急性发作期应严格禁止饮用。此外,选择优质黄酒也至关重要 —— 优质黄酒酒液清澈透明、无杂质,香气浓郁协调,购买时应优先选择正规厂家生产、标注 “地理标志产品”(如绍兴黄酒、即墨黄酒)的产品,避免购买劣质散装酒。
从古代文人雅士的 “温酒小酌”,到现代餐桌上的 “营养佐餐酒”,黄酒始终以 “实在” 的姿态陪伴着中国人的饮食生活。它没有华丽的包装,却用粮食发酵的营养与低度数的温和,诠释着 “酒亦能养人” 的道理。对喜爱饮酒的人而言,选择黄酒、适度饮用,既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,也是对自身健康的理性呵护 —— 毕竟,真正的佳酿,从来都不是 “伤身的负担”,而是 “适度的滋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