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中医养生

三伏天,多吃这馅的饺子,不放味精都鲜,清热去火味道鲜,正当季


最近这天气,出门走两步就像进了蒸笼,连我家阳台的多肉都蔫头耷脑的。这种时候,厨房里最怕的就是油烟滚滚的热炒,但偏偏人的胃口又特别挑剔——太油腻的吃不下,太清淡的又觉得亏待了自己。这时候我就想起了姥姥常说的一句话:”伏天的饺子冬天的面,吃得舒服不遭罪。”

说来也怪,饺子这东西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。薄薄一张面皮,能包进整个夏天的鲜味。今天要说的这个馅儿,可是三伏天的隐藏款——西葫芦鸡蛋馅。您先别急着皱眉,这可不是普通的西葫芦炒蛋塞进饺子皮那么简单,里头藏着让北方老饕都竖大拇指的玄机。

二、西葫芦的逆袭时刻

菜市场里,西葫芦正顶着嫩黄的小花躺在摊位上,翠绿的表皮上还挂着晨露。这时候的西葫芦啊,嫩得能掐出水来,完全没有秋后那种柴了吧唧的口感。挑西葫芦有个小窍门:指甲轻轻一划就能留下印子的最嫩,掂着沉甸甸的水分足,要是带着小花就更好了——这可是清晨刚摘下来的证明。

记得第一次跟邻居李婶学这个馅,她神秘兮兮地从篮子里掏出三个西葫芦:”知道为啥非得用擦丝器吗?”原来手工切的西葫芦容易出水,擦出来的细丝反而能锁住水分。擦好的丝不用焯水,撒上一小撮盐拌匀,静置十分钟的功夫,就能腌出小半碗碧绿的汁水——这水可别倒,留着和面正合适!

三、让馅料鲜掉眉毛的秘诀

鸡蛋要炒得嫩,诀窍在火候。热锅凉油,筷子搅散的蛋液倒进去就转小火,等底部刚凝固就开始用筷子画圈,炒到八分熟就出锅。这时候的鸡蛋像云朵似的蓬松,晾凉后和挤干水分的西葫芦丝拌在一起,淋上小磨香油才是点睛之笔

您要是问为啥不放味精?尝过就知道——西葫芦自带的清甜遇上鸡蛋的鲜香,再配上虾皮或者干贝碎提鲜,那滋味比味精勾兑的鲜味高级多了。我家那位号称”饺子鉴定专家”的老公,第一次吃这个馅的时候,愣是没吃出来是什么做的,还以为是加了什么高级食材。

四、和面的小剧场

说到饺子皮,三伏天和面可比冬天讲究。用刚才腌出来的西葫芦汁代替清水,面团会带着淡淡的青草香。面粉和液体的比例大概2:1,但具体要看面粉的吸水性。和面时有个好玩的现象:用蔬菜汁和的面团醒发后会变色,从浅绿色变成更温柔的豆青色,像是把夏天的颜色包进了面团里。

擀皮的时候要中间厚边缘薄,这样包出来的饺子才不会”露馅”。我总记得姥姥擀皮的样子,一根擀面杖在她手里转得跟风车似的,转眼就是十几张圆得像月亮的面皮。现在我用笨办法,每次转四分之一圈,虽然慢点,但厚薄均匀才是关键不是?

五、包饺子的治愈时刻

包这个馅的饺子特别治愈,因为馅料清爽不粘手,捏褶子的时候特别顺手。我喜欢包月牙饺,拇指食指一捏就是一个胖乎乎的弧度。小朋友要是参与进来,可以让他们包”元宝饺”,反正馅料熟得快,不怕煮不透。

煮饺子时水要宽,等水沸腾了再下饺子。有个小技巧:水开时放一小段葱白,能防止饺子粘锅。等饺子都浮起来,加小半碗凉水,重复三次,看到饺子皮变得透亮就熟了。捞出来的饺子皮是半透明的翡翠色,隐约能看到里头的馅料,看着就清凉。

六、蘸料的灵魂搭配

这种清爽型饺子,蘸料也要走小清新路线。蒜泥太冲,辣椒油太燥,最适合的是姜末香醋汁。嫩姜剁得细细的,泡在镇江香醋里,加点白糖化解酸涩,最后滴两滴香油。夹起一只饺子蘸一下,先尝到的是醋的酸爽,接着是姜的微微辛辣,最后西葫芦的甘甜在舌尖漫开,整个人就像喝了杯清凉饮似的舒坦。

要是想吃得更讲究,可以熬个葱油。小葱白慢火炸到金黄,滤出的葱油晾凉后,拌入生抽和少许蜂蜜。这个蘸法能把馅料的鲜味再提一个档次,我家小侄子管这叫”饺子冰淇淋”,说凉丝丝的口感像在吃甜品。

七、剩饺子的华丽变身

要是包多了(这种情况在我家经常发生),第二天的煎饺更是别有风味。平底锅薄薄刷层油,饺子码成向日葵造型,小火煎到底部金黄,然后倒小半碗淀粉水,盖盖子焖到水干。开盖瞬间会惊喜地发现——饺子底部连成了蕾丝状的脆皮,配着依然水灵的馅料,比现煮的还抢手。

/ 下一篇文章: /

“入伏切记吃四白,长夏不受苦”!“4白”指什么?怎么做更好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