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饮食养生

秋冬暖身点心!手把手教你做桂花糕,香甜软糯还能疏肝健脾


秋冬季节,一款热气腾腾、香气扑鼻的桂花糕,既能满足味蕾享受,又能带来食疗益处。这道以糯米粉、粳米粉为基底,搭配桂花与枣肉的传统点心,不仅制作步骤简单,还兼具补中益气、散寒健脾的功效,在家动手就能轻松复刻,无论是作为早餐配粥,还是午后茶点,都能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暖意。
制作桂花糕的关键在于食材搭配与比例把控,这直接影响成品的口感与风味。核心食材需准备 400 克糯米粉、100 克粳米粉、25 克干桂花、适量红枣与清水 —— 糯米粉能赋予糕点软糯的口感,粳米粉则可增加扎实度,避免过于黏腻,二者 4:1 的比例是经过多次尝试的黄金配比,新手也能轻松掌握。红枣建议选择新疆灰枣,肉质饱满、甜度高,去核后切成 0.5 厘米见方的小丁,既能丰富口感层次,又能提升补血益气的功效;干桂花需挑选无硫熏的优质品种,提前用清水快速冲洗沥干,保留其天然香气,避免苦涩味影响成品。
详细的制作步骤需注意三个关键环节,确保糕点成功。第一步是揉制面团:将糯米粉与粳米粉倒入大碗中,用筷子搅拌均匀,随后缓慢加入清水,边加边用手揉搓,直至形成 “不粘手、能成团、按压可散开” 的絮状面团 —— 清水用量需灵活调整,通常在 180-200 毫升之间,若面团过干易开裂,过湿则会黏连纱布。第二步是铺展塑形:在蒸笼底部铺上浸湿的纱布(纱布提前泡软可防止粘糕),将揉好的面团均匀铺在纱布上,用手掌轻轻按压平整,厚度控制在 2-3 厘米为宜,过厚不易蒸熟,过薄则口感偏硬;接着均匀撒上切好的枣肉丁,再将 25 克干桂花分两次撒在表面,第一次撒完后轻轻按压,让桂花部分嵌入面团,第二次再薄薄铺一层,确保每一口都能吃到桂花香气。第三步是蒸制环节:蒸锅加水烧开后,将蒸笼放入,大火蒸 20 分钟,关火后焖 5 分钟再取出 —— 蒸制时间需根据糕点厚度调整,若厚度增加,可适当延长 5-8 分钟,判断是否蒸熟的小技巧是:用筷子插入糕体,拔出后无湿粉粘连即为熟透。
蒸好的桂花糕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与枣香,切开后呈现出细腻的组织,入口香甜软糯,却不粘牙、不腻口。糯米的绵软与粳米粉的微弹相互融合,枣肉的清甜与桂花的幽香在口中层层释放,温热食用时,香气更能充分散发,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若想增加风味,还可在冷却后刷一层薄薄的蜂蜜,或撒少许熟白芝麻,口感会更丰富;冷藏后的桂花糕则带有一丝冰凉感,适合喜欢清爽口味的人群,但脾胃虚寒者建议加热后食用,避免刺激肠胃。
除了美味,桂花糕的食疗功效也不容忽视,尤其适合秋冬季节食用。中医认为,糯米能补中益气、健脾暖胃,对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有一定调理作用;粳米可益气养阴、除烦止渴,搭配食用能平衡糯米的滋腻;桂花性温,能散寒破结、疏肝理气,对于秋冬季节因寒气侵袭导致的腹胀、情绪低落有缓解效果;红枣则能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,适合气血不足的人群。不过需注意,桂花糕含糖量与糯米含量较高,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食用量,消化功能较弱的老人与儿童建议少量食用,避免积食。
在家制作桂花糕,不仅能享受动手的乐趣,还能避免市售糕点中的添加剂与过多糖分,吃得更健康、更放心。秋冬周末的午后,花半小时时间蒸上一笼桂花糕,闻着满屋的桂花香,咬一口软糯香甜的糕点,搭配一杯温热的红茶,既能驱散寒意,又能舒缓情绪,这份简单的幸福,或许就是秋冬季节最治愈的小确幸。
/ 下一篇文章: /

马鞭草:民间调理腹水的“常用草”,凭何直击水湿瘀滞难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