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饮食养生

被丢弃的 “宝藏”:冬瓜皮的营养密码与食用智慧


每到夏季,冬瓜便凭借果肉多汁、口感清爽的特质,成为餐桌上的 “清凉担当”—— 无论是冬瓜排骨汤的鲜醇,还是清炒冬瓜的脆嫩,亦或是冬瓜丸子汤的鲜香,都让人们对这份夏日滋味爱不释口。然而,在处理冬瓜时,绝大多数人会习惯性地将冬瓜皮削去丢弃,殊不知这层看似不起眼的外皮,实则藏着丰富的营养与药用价值,是被人们 “浪费” 的健康宝藏。
从中医视角来看,冬瓜皮早已被纳入药用范畴,其药性与功效有着明确记载。中医认为,冬瓜皮性凉、味甘,归肺、脾、小肠经,核心功效在于 “清热利水、消肿解毒”。在夏季,人体易受暑热与湿气侵袭,出现水肿、小便不利、暑湿泄泻等不适症状,此时冬瓜皮便能发挥独特作用 —— 它既能清除体内多余的暑热之气,又能促进水液代谢,帮助排出体内湿气与多余水分,缓解身体的肿胀与滞重感。对于因湿气重导致的下肢水肿、眼睑浮肿,或是夏季常见的暑热烦渴,用冬瓜皮煮水饮用,都能起到一定的调理效果。此外,中医典籍中还提及冬瓜皮外用可辅助缓解皮肤疮疡肿毒,将新鲜冬瓜皮捣烂外敷,能借助其解毒消肿的特性,减轻局部炎症与疼痛,展现出 “内外兼用” 的药用价值。
现代科学研究则进一步揭开了冬瓜皮的 “营养密码”,证实其蕴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。首先,冬瓜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 —— 维生素 C 能增强机体抵抗力,促进胶原蛋白合成,帮助皮肤保持弹性;维生素 B 族则参与人体能量代谢,对维持神经系统功能与皮肤健康至关重要;而钾、镁等矿物质,不仅能补充夏季因出汗流失的电解质,钾元素还能辅助调节体内钠钾平衡,对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有一定积极作用,尤其适合需要控制血压的人群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冬瓜皮中还含有冬瓜多糖、黄酮类化合物等生物活性物质:冬瓜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,能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,减少氧化损伤;黄酮类化合物则被证实对心血管健康有益,可辅助改善血管弹性,为身体筑起一道 “健康防线”。
尽管冬瓜皮营养丰富,但不少人因担心其口感粗糙、不易消化而不愿食用,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处理与烹饪方法,就能让冬瓜皮变得美味又营养。首先,处理冬瓜皮时需注意 “去硬留软”—— 用刀削去冬瓜皮最外层的硬韧部分,保留内层略带肉质的软皮,既能去除粗糙口感,又能保留大部分营养;其次,烹饪方式需 “扬长避短”:最简单的做法是将处理好的冬瓜皮洗净切段,与生姜、红枣一同煮水,煮出的水清甜爽口,适合夏季作为饮品,既能清热解暑,又能充分释放冬瓜皮的营养;若想做成菜肴,可将冬瓜皮焯水后凉拌,加入蒜末、生抽、香醋、少许香油调味,口感脆嫩,带着淡淡的清香,是一道低脂健康的开胃小菜;此外,在炖冬瓜汤、煮冬瓜粥时,也可将处理好的冬瓜皮一同放入,让其营养融入汤粥之中,提升整体的营养价值,且不会影响菜肴的整体口感。
需要注意的是,冬瓜皮性凉,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。脾胃虚寒、容易腹泻的人群,应适量食用或避免食用,以免加重肠胃不适;孕妇、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,在食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,确保安全。同时,食用冬瓜皮需选择新鲜、无农药残留的冬瓜,食用前用淡盐水浸泡 10-15 分钟,再用流水冲洗干净,避免有害物质残留。
在提倡 “食材零浪费” 与健康饮食的当下,冬瓜皮的价值不应再被忽视。从中医的药用智慧到现代科学的营养佐证,从简单的煮水到多样的菜肴,这层被丢弃的冬瓜皮,正等待着人们用更懂它的方式,解锁其背后的健康密码,让每一份食材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,为夏日健康增添一份助力。
/ 下一篇文章: /

沙棘:生长于逆境的 “维生素宝库” 与健康守护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