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四季养生

闰六月二十:秋瓜映时节,一口清甜接夏秋


        2025 年 8 月 13 日,农历闰六月二十。这日子有些特别 —— 既是立秋后的第七天,又还在末伏的余温里,是一年里少有的 “夏未消、秋已来” 的时候。闰六月,更是一种时间的馈赠,像老天额外塞给咱的一段慢生活,让季节的脚步多驻足一会儿。
        我一直觉得,闰月的日子里,节气和人情味总会互相牵着手走。空气里已经有了秋的凉意,但晌午太阳一照,还是能逼出额头上的汗珠。这时候,老辈人常说,“秋瓜到嘴,暑气无声”,意思是这段日子最适宜吃瓜类来解渴润燥,顺带与夏天郑重告个别。
        小时候,家里院子里种的几棵丝瓜、冬瓜、南瓜,到这会儿正好瓜香四溢,坐在小板凳上削皮切块,听母亲絮叨哪块地的瓜藤结果最多,就是一种静静的幸福。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,这闰六月二十,桌上该多摆哪几样瓜,才能顺着季节的脾气,安顿好胃口,也安顿好心情。
        闰月里的时节缓冲带
        闰月,是农历里为了契合天时而加出来的润余。闰六月在历法上并不常见,平均十几年才遇一次。它像季节之间的缓冲带,让暑热和秋凉的交替更平顺一些。
        在古人的历法观念中,六月份是小暑、大暑的尾声,立秋往往夹在其中。而闰六月的存在,让这个 “交界点” 拉长一步,生活和作物都有了喘息的机会。农书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里说:“立秋后,暑气尚余。” 意思是秋只是名义上来了,日子还是热辣的。这种时候,饮食上要兼顾清凉与温润,既不能一味贪凉,也不宜立刻吃重味油荤。
        有趣的是,古诗里不少描写闰月的句子都带点悠然之意,比如清人沈德潜的 “中元逢闰月,暑雨绿前除”,既写了时令的特别,又有种闲庭信步的自然感。闰六月二十,日子节律慢下来,吃一口应景的瓜,仿佛能把这份难得的从容咂摸在舌尖。
        三种 “秋瓜” 的时令滋味
        说到立秋后的瓜,老辈人口中的 “秋瓜” 并不单指一种,而是泛指秋初产、适合这时吃的瓜果蔬。闰六月二十这天,我推荐三种最家常又入味的瓜 —— 冬瓜、丝瓜、南瓜。它们都是田头地角的老朋友,朴实、耐储、百吃不厌。
        冬瓜:一身素净的清气
        冬瓜在立秋前后正当季,长长的瓜身挂在架上,白霜覆面,像是穿了件浅色棉衣。它的 “淡” 是一种美,无论与排骨煲汤,还是切片清炒,都有种安静的味道。老话常说 “立秋冬瓜美”,就是指它此时肉厚瓤小、汁水足。
        家常做法:冬瓜排骨汤。取冬瓜 500 克,切块;排骨 500 克,汆水去浮沫,加姜片、冬瓜同煮,大火烧开后小火 30 分钟,撒点葱花就好。汤色清亮,入口清润,像是把初秋的微凉都融进了汤里。
        丝瓜:缠绕藤上的温柔
        丝瓜到了秋初,藤子虽老,但瓜肉正嫩,剖开一股细腻的香气伴着清甜冒出来,像夏末秋初午后的微风。它不抢味,却能引味,炒蛋、煮面、做汤都自然得体。
        家常做法:丝瓜炒蛋。丝瓜去皮切滚刀块,鸡蛋打散炒成块盛出,丝瓜入锅略炒,加少许盐,回锅蛋翻匀即成。颜色清爽,黄绿相间,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,一口下去满是淡淡的鲜香。
        南瓜:秋的金色问候
        南瓜到了秋天,粉粉甜甜,颜色像夕阳余晖。一刀切开,金黄的色泽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。它是秋收的象征,也是家常餐桌的暖意担当,既能当主食,又能作菜肴。
        家常做法:清蒸南瓜。南瓜去籽切厚片,蒸熟后淋上蜂蜜或撒芝麻粉,都能带出它质朴的甜香。软糯的口感里带着自然的甘甜,像是给味蕾提前送上了秋的甜蜜祝福。
        闰六月二十的 “3 吃 2 不做”
        在民间,换季时吃什么、做什么,常有讲究。这些习俗看似琐碎,其实是古人顺应自然、照顾身体的一种智慧。
        三吃:一吃瓜 —— 时令的瓜类水分足,入口清爽,既解渴又顺气,是这个时节最贴心的食材;二吃豆 —— 黄豆、绿豆、毛豆,都是眼下的好食材,豆香浓郁,配瓜同煮,更添满足感,比如绿豆冬瓜汤,清爽又滋养;三吃果 —— 应季的桃、梨、葡萄,都是祖母辈口中的 “换季果”,让味觉提前适应秋日节奏,补充维生素,少生秋燥。
        二不做:一不暴饮冷食 —— 热天吃冰是乐事,但立秋后一下过量,肠胃容易 “发脾气”,古人称此为 “伤阳气”,不妨把冷饮换成温凉的绿豆汤或瓜汁;二不熬夜 —— 换季时,晚风虽凉,但夜里露重气湿,古人有 “长夜伤精力” 一说,不如早睡早起迎晨凉,让身体跟着时节调整作息。
        这些宜忌若细细琢磨,会发现并非空穴来风。比如秋初易燥,吃瓜果多补水分,同时帮助舌尖保留夏天的清甜回忆;又如夜凉露重,不贪玩熬夜,其实也是保护自己少经秋乏的妙方。
        闰六月二十,农历和节气重叠出的这一天,像是季节间的一抹温柔过渡。夏的热烈还未走远,秋的清凉已从窗缝悄悄探头。厨房里的那口汤锅、菜板、刀,正是我们与时间对话的媒介。
        古人说 “食不忘时”,吃的是口中之味,也是心中之景。冬瓜的素净、丝瓜的温柔、南瓜的甜香,都是这段日子独有的馈赠。它们提醒我们:跟随四时的节奏,不急不躁地过日子,才有可能真正品到一年里的细腻滋味。
        季节变换像翻书,闰月不过是多出来的一页。有人匆匆翻过,有人细细端详。希望你读到这一页时,能放慢脚步,煮一锅瓜汤,与家人慢慢吃完,让味道和日子都留在心里,安稳地接住从夏到秋的这段美好时光。

 

/ 下一篇文章: /

闰六月末伏:四样 “补水菜”,润透暑热最后的尾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