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四季养生

黄芪搭山药,专克脾虚气虚!简单 2 招吃出好状态


提到黄芪,很多人知道它是补气的常用食材,但很少有人清楚,搭配不同食材,它的调理方向会完全不同 —— 就像做饭时加萝卜顺气、加枸杞补肝肾,黄芪配山药,堪称 “健脾补气黄金组合”,尤其适合脾胃弱、总觉得累的人。这对组合把 “补气” 和 “健脾” 结合起来,既补身体里的 “元气”,又帮脾胃 “减负”,选对方法吃,能帮不少人解决 “易疲劳、消化差” 的难题。
先说说这对组合到底适合谁。生活里总有这样一群人:明明没干重活,却总觉得浑身没力气,连说话都懒得提劲;吃完饭更明显,往沙发上一坐就犯困,眼皮沉重得睁不开,中医管这叫 “食后困顿”;胃口也差,吃几口就觉得饱了,稍微多吃点还会腹胀,摸肚子硬邦邦的;上厕所时更尴尬,大便不成形,冲马桶总黏在瓷壁上,得冲好几遍;一到换季更愁人,别人还没事,自己先感冒了,抵抗力差得很 —— 这些其实都是 “脾虚气虚” 的典型表现,而黄芪配山药,刚好能对症调理。
山药本身就是 “药食同源” 的好东西,既能健脾养胃,又能补肺益肾,口感还软糯清甜,不管是做菜还是煮水都合适。它和黄芪搭在一起,相当于 “1+1>2” 的效果:黄芪负责补身体里 “已经不足的气”,帮人提劲、增强抵抗力;山药则专注养 “能生成气血的脾”,让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变强。两者一补一养,刚好解决 “脾虚气虚” 的核心问题 —— 脾胃不好,就算吃再多补品也吸收不了,而这对组合一边帮脾胃 “减负”,一边补元气,慢慢就能把身体状态调过来。
具体怎么用呢?两种简单方法,日常在家就能做。最方便的是 “黄芪山药水”:准备干黄芪 5-10 克(大概 3-5 片)、新鲜山药 20 克(差不多半截手指长),如果没有新鲜的,用 10 克干山药也可以。先把黄芪洗干净,新鲜山药去皮切小块(干山药直接用),一起放进小锅里,加两碗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15 分钟,滤出汤水代茶喝,煮软的山药别浪费,吃掉能补充膳食纤维,让饱腹感更足。
要是想当正餐吃,“黄芪山药粥” 更合适。在煮 “黄芪山药水” 的基础上,加 30 克大米,先把大米淘洗干净,和黄芪、山药一起放进锅里,加足量水,煮到大米开花、山药软糯就行。早上喝一碗,温热的粥水顺着喉咙下去,胃里暖暖的,既不用怕空腹吃刺激肠胃,又能一边吃一边补气健脾。要是觉得味道单调,还能加一点点红枣(去核),增加清甜口感,不过要注意别加太多糖,避免给脾胃添负担。
从中医角度看,这对组合的原理很实在。中医常说 “脾为气血生化之源”,就像家里的 “粮仓”,脾胃功能好,才能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气血,供身体使用;要是脾胃弱,“粮仓” 运转不畅,就算有再多 “粮食”(补品),也没法变成 “能量”(气血),身体自然会觉得累、抵抗力差。黄芪的作用是 “补现有之气”,帮身体把已有的气血用得更足,缓解疲劳、增强抵抗力;山药则是 “养生成之气的脾”,修复脾胃功能,让 “粮仓” 能正常运转,慢慢把气血 “造” 出来。
不过要注意,这对组合虽好,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。比如平时容易上火,经常口干舌燥、喉咙痛,或者舌头红、舌苔少的人,就别多吃 —— 黄芪偏温性,山药也偏滋补,这类人吃多了可能会加重 “火气”。另外,感冒发烧、肚子胀得厉害的时候,也建议先停一停,等身体状态平稳了再吃。
其实养生不用复杂,像黄芪配山药这样的组合,食材常见、做法简单,关键是要选对自己的体质。要是你总觉得累、消化差,不妨试试这两种吃法,坚持一段时间,就能慢慢感受到变化 —— 饭后不那么困了,胃口变好了,连精神头都会跟着足起来,这就是 “对症调理” 的效果。
/ 下一篇文章: /

作息紊乱:隐藏的前列腺 “杀手”,别让黑白颠倒拖垮你的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