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四季养生

食素静心,入伏后吃点清淡的才是最好的选择


三伏天一到,连冰箱里的可乐都冒着热气。这时候要是端上一盘油汪汪的红烧肉,别说吃了,光是看着都觉得身上多穿了一件毛衣。入伏后的厨房就像个炼丹炉,但我们的胃需要的不是火气,而是一阵清凉的风。

一、凉拌苦菊:舌尖上的”退烧药”

苦菊这东西,长得像野草,味道像中药,但偏偏是伏天里最懂事的蔬菜。它的苦不是那种让人皱眉的苦,而是带着回甘的清凉,像给舌头做了个SPA。

摘嫩叶洗净,用冰水泡十分钟,叶子会支棱起来特别精神。调个万能凉拌汁:蒜末用热油激香,加生抽、香醋、一点点糖,最后滴两滴香油。苦菊甩干水分,浇上料汁拌匀,撒一把油炸花生米。第一口皱眉,第二口咂嘴,第三口就停不下来了,比喝凉茶还管用。

二、冬瓜盅:会呼吸的”天然空调”

老话说”夏天一块瓜,不用抓药抓”,说的就是冬瓜。这货含水量高达96%,简直就是长在藤蔓上的矿泉水。我家最爱做迷你冬瓜盅,一人一盅捧着吃,连碗都不用洗。

选小冬瓜切盖挖瓤,把冬瓜肉切成丁。泡发好的干贝撕成丝,和冬瓜丁、莲子一起塞回瓜里,加两片姜,注满清水。上锅蒸半小时,开盖时清甜的香气能飘满整个楼道。什么调料都不用放,趁热喝汤,用勺子挖着吃瓜肉,从喉咙舒服到胃里。

三、蓑衣黄瓜:刀工界的”清凉艺术”

这道菜的精髓全在刀工上,切好的黄瓜能拉成手风琴,既考验耐心又特别解压。我总爱在厨房开着电扇慢慢片黄瓜,比玩手机游戏有意思多了。

黄瓜两侧垫筷子,斜着切薄片不切断,翻面再直着切。撒盐腌十分钟会自然弯曲,清水冲洗后挤干。油泼辣子里加点蜂蜜,浇在黄瓜上腌半小时。脆生生的口感带着微辣回甜,像在吃3D版的凉拌黄瓜,连不爱吃蔬菜的孩子都抢着玩”拉琴”。

四、杏仁豆腐:古法甜品里的”雪糕平替”

没有冰淇淋的夏天是不完整的,但吃多了又怕伤脾胃。这道传承百年的杏仁甜品,比冰淇淋温柔,比布丁高雅,关键是吃完不会腻得慌。

南杏仁泡软打浆过滤,加牛奶和琼脂小火煮化。倒进碗里晾凉定型,划成小块泡在冰糖水里。撒点糖桂花,白瓷碗里颤巍巍的奶冻像玉兰花苞。一勺下去满嘴都是杏仁香,冰冰凉凉却不刺喉,老人家也能放心吃。

五、荷叶粥:会”呼吸”的养生主食

早上煮一锅荷叶粥晾着,下班回家掀开锅盖的瞬间,那股清香能让人忘记地铁里的汗臭味。荷叶就像给白粥施了魔法,平平无奇的米汤突然有了仙气。

干荷叶泡软擦净,垫在电饭煲底层。米和水按1:8的比例,加两颗去核红枣。煮粥程序结束后焖半小时,米油都被荷叶染成了淡绿色。配点酱黄瓜或者腐乳,呼噜噜喝两碗都不腻,连电扇都能调小一档。

这些清爽素食就像给肠胃撑起的遮阳伞,既解暑热又不伤元气。从开胃凉菜到养生主食,从传统甜品到创意吃法,谁说清淡就等于寡淡?用当季食材玩出花样,三伏天也能吃得有滋有味。

/ 下一篇文章: /

一锅脊骨海带汤,熬出老辈人藏了半世纪的家常智慧